核酸检测现场
农历虎年进入倒计时,在这原本万家灯火团聚的日子,杭州突发疫情,很多人放弃了春节团圆,奋战在抗疫一线。1月30日凌晨五点,杭城的积雪还未消融,在阴冷的细雨中,浙大邵逸夫医院200位医务工作者再次出发,在副院长宋章法带队下奔赴滨江区重点区域,开展第四轮核酸采样工作。
城市静谧,只有街灯与新春灯笼一路护送。但队员们知道,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曙光在即的关键时期。根据浙江省第10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通报,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在滨江区,平均潜伏期为2.73天,预计后续几天新增病例数还会出现,迅速清除家庭和社区传播风险是目前防控工作的最大挑战和工作重点。
宋章法表示:“连续四天,无论是采样点集中采样,还是小分队上门入户,我们医务人员和滨江区居民、社区工作者互相鼓励、守望相助,大家团结一致,一定能早日实现‘社区清零’,让大家早日团圆。”
医务工作者用上了暖手帖
医务工作者用上了暖手帖
今天,杭州气温将至冰点,风雨雪雹不断,为露天采样工作增加了更多困难。有细心的居民发现今天医务人员的手“肿肿的”,身体“胖胖的”,上前一询问,才知道是医院专门给医护人员开出的保暖“配方”:暖手贴,暖宝宝,羽绒内胆等,橡胶手套里,医务人员们把暖手贴贴在手心手背,谨防双手冻僵冻坏,全力保障采样任务。
除了来自医院的温暖外,社区居民们更是想方设法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纷纷送来自家的热水袋、自制的“热水瓶”。
一位2岁的小宝贝执意要亲手将暖宝宝送到“大白”哥哥姐姐的手上,令在场人员们忍俊不禁又格外感动。“居民们有从他们业主群听说我们冻僵了手送来暖宝宝的,有在新闻上看到我们长冻疮送来暖手蛋的,还有把热水灌进矿泉水瓶,太多‘保暖神器’,我们都被暖到了,真得幸福,一点都不觉得辛苦!”队员们表示。
一线工作人员们的保暖“配方”
采样现场,社区工作者和邵逸夫医院的医务人员成了最亲密的战友。
昨日,一名社区工作者因天气寒冷等原因突然在工作现场晕倒,一旁的邵逸夫医院核酸采样人员朱吟心连忙采取救护措施,帮她把手捂热,为她增添保暖设备,还在她苏醒后耐心安抚她的情绪。
“好在人没事,目前我们了解到对方已经恢复了。虽然互不相识,但我们在同一个‘战场’上,很能理解彼此的心情。”朱吟心说。
此轮疫情爆发后,浙大邵逸夫医院已连续四天共派出775人次核酸采样人员支援滨江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三日内累计完成核酸采样量76538次。另有25位核酸检测队员在萧山闻堰核酸检测基地和杭州博览中心“蓝鲸号”移动方舱实验室日以继夜开展核酸检测,目前已完成10500余管标本检测。
浙大邵逸夫医院核酸检测队员张程晨在凌晨收工后所记录下的日志那样:“别人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感谢我们的付出,才能让万家灯火在这个新年得以点亮。其实互相照耀才是万家灯火。我们收获了各种各样的善意和敬意。如果胜利不走向我们,那就让我们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