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滨江区滨和花园被划为管控区,根据管控区的防疫要求,居民只进不出,送餐、就医、配药、取快递、喂养宠物等关爱服务需求一下子激增,社工们忙得应接不暇;临近春节,社工们、志愿者们、还有物业保安们挨家挨户给隔离户送上市里、区里为他们准备的新春大礼包和年夜饭,为了能及时送到居民家中,不耽误居民们吃年夜饭,大家肩上扛一盒,腋下夹一盒,手上再拎两盒,尽量一次多运几盒,然后顶着寒风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夜幕中那一盏盏的温暖灯光,撑着最后的力气送完,很多人累得瘫坐在地上,全身都已湿透,分不清是衣内的汗水还是衣外的雨水……
疫情之下,寒冬之中,在滨江区西兴街道滨和社区,有一群人不畏艰难的“逆行而上”,他们是社区的“守护人”。他们非身穿盔甲的“钢铁侠” ,而是一个个普通人,用血肉之躯为社区筑起“金刚罩”,守护了万家灯火。
众志成城,战疫人越来越多
1月26日疫情防控近身战正式打响。市区街下沉干部第一时间与社区联系,并立即成立滨和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社区当前情况,派人员、派物资,帮助社区协调困难、解决问题。还包揽了封控区的24小时值岗、物资配送这样最艰巨的任务,为社区腾出更多的时间应对新任务。每一位下沉干部与社工们同吃同做,共同抗疫在一线,比起辛苦,他们一点都没少。
除了下沉干部,还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滨和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微信群仅一天就暴增到三位数,每天任务发布后,迅速就被认领。志愿者中有很多参与疫情防控的老面孔。比如青年党员志愿者韩银菲,2020年就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2022年再次留在社区同心抗疫,还有同样是青年党员志愿者郭婷婷,作为社区党支部的兼职委员,经常参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2021年她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为防疫留守杭州,这一次她同样选择留守社区,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当然还有很多的新面孔,比如连航、谢春阳、赵东豪、谢传良,吴昊宇、齐美萍、孙道涛、邵慧颖……虽然他们是第一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但他们勇担隔离户巡查、全员“大筛”、入户检测、数据流调等重任。每天清晨到岗,深夜回家,他们是青年志愿者的骄傲!
还有一批管控区的志愿者们,他们尽已所能的利用线上参与志愿服务,分担了管控区所有14幢楼的居民咨询、问题收集答复,成为社区关爱服务组的生力军。
守望相助,静待春暖花开
2月2日早上,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封控楼居民小顾的求助电话,称有宫缩阵痛,怕是快要生产了。因为之前就掌握了小顾的情况,也为小顾联系过产检,社区立即联系定点医生和120,说明小顾目前的情况,并同步完成申请就医手续,因防控有规定加之事情紧急,120救护车先将小顾送往了医院,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小顾丈夫的情绪,一边积极联系对接相关部门,及时将小顾丈夫送到医院陪产。
当晚,小顾丈夫来电告诉我们,小顾生了个大胖儿子,母子平安!电话那头小顾丈夫哽咽地说:谢谢你们的付出,让疫情之下,我们的困难不再是困难。疫情无情,滨和有情,政府有情,感谢你们!
当天中午还有一个暖人的小故事,12:10社区接到居民小王的紧急求助,她丈夫在厕所摔倒晕厥。社工们立即分头行动,一名社工保持与居民小王的联系,时时掌握情况,一名社工立即将此急件报社区疫情防控办,区人大副主任丁幼芳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联系区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积极协调,一名社工立刻联系定点医生上报就医申请,一名社工前往封控区等待救护车辆。从接到小王电话,到120救护车到达,全程不到10分钟。事后,丁主任还亲自给小王打了电话,告知她丈夫已无事,安抚她耐心在家等待。
隔离不隔“爱”,温暖一直在。居民的理解感谢,就是社工们最有效的强心剂,昨日,滨和社区人才公寓一封控楼解封,喜悦弥漫开来,但防疫工作仍在继续,接下来,滨和社区会继续尽心尽力、用心用情为居民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