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件兑现,事事暖心。2023年,滨江坚持围绕百姓所急所盼所需,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经过持续发力,票决产生的10项民生实事和2项候选民生实事项目全面落地。
如今,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区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滨江发布推出“幸福之滨 一路繁花”专栏,盘点12项民生实事,从一组组数字中体味一年来孜孜不倦艰辛努力,从一个个暖心故事中感受点滴幸福,期待新一年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早八点的明康汇生鲜菜市中兴花园店,放眼望去,新鲜的肉蛋瓜果、水产海鲜,红的红、绿的绿,这场“视觉盛宴”,让早上尚未完全清醒的大脑迎来了一场热烈的感官体验。
饶叔叔是这家小蔬菜门店的忠实粉丝,几年前门店开业,就来这买菜了。他平时跑农贸市场不是很方便,小菜店离家近,菜新鲜,基本上每天新进。说着,他还演示了“浙食链”系统,对购买的包心菜进行信息追溯。
“小菜场”装着“大民生”。2023年以来,我区高效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和“示范小蔬菜门店”创建工作,已有1家超市和12家小蔬菜门店纳入2023年度杭州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名单以及“示范小蔬菜门店”名单,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买得放心、吃得健康,仅是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一环。
在拓展基层医疗服务上,我区盘活资源,优化服务,高标准建设海康威视卫生服务站、温馨社区卫生服务站、杨家墩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居民享受“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
其中,于11月中旬启用的海康威视卫生服务站博得了一众关注。作为全省首家企业嵌入式卫生服务站,它利用企业存量建筑改建,采取“企业提供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合作模式运营。目前站内已配优配齐医疗设备和药品,后续还将根据就诊需求不断扩充。
在实施健康服务上,我区出台《滨江区贯彻落实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意见》,累计为7389名老年人开展健康评估,对筛查结果异常的老年人,转介至上级医院进行诊疗,累计转诊527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累计接种8292人。
从“高标准”放心市场创建,到“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2023年度这张事关卫生健康的“成绩单”,着实安心。
“停车难”“出行难”成为群众愈来愈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有效缓解停车难、出行难”作为滨江区2023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三个子项目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张诚家住长江小区,在杭州华业高科技产业园工作,建业路(江南大道—滨康路)是他每天通勤的必经之路:“以前这条路高峰时间有一点堵,红绿灯等得心累。自从道路拓宽,快了很多,而且周边景观也做得好,开起来心情舒畅。”
据悉,建业路(江南大道—滨康路)改造工程路线全长约1100米。本次改造针对现状道路两侧地块已建成、行道树较大等特点,在40米红线内做文章,即不新增建设用地,保留、利用现状长势较好的黄山栾树设置机非分隔带。
改造后,道路宽度为40米,由原来的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杭州华业高科技产业园、浙江地质科技创新创业园、连连大厦等周边企业员工的出行得到了改善。
建业路只是2023年滨江交通大提升的一个缩影。冠山路、沙虞路、安置房十一区块扩点项目北侧规划支路等5条道路新建续建,冠山路沿线的提升改造……日渐织密的便捷路网,为城市发展注入动能的同时,也不断提升滨江居民的出行幸福感。
而在提升路面通行效果、把街区“还”给行人的同时,滨江也在积极新增各类泊位,缓解停车难。今年,白马湖单元中学项目、北塘河小学及幼儿园停车场项目、工业综合体项目、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十区块五期(二期)项目均已完工,合计新增停车泊位3746个,公共泊位696个。同时,对已完成街区“微更新”改造和已施划但未纳管的道路停车泊位实行规范化管理,现已累计纳入管理502个。
如今,走到西兴路与古塘路交叉口,这里的中式景观很“优雅”。作为临近西兴古镇的路口,“微更新”提升了这里的气质,让路过的市民游客赞不绝口。
“我们西兴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我感觉这个路口的改造很‘适配’。”韩大爷是周边的老居民了,他对路口的“升级”很满意。路口新增的景观墙设了各色的花窗,四季植物穿墙而出,形成中式园林的透景、窗景、对景等意境,冬天到了,市民还可以在此地赏“梅景”。街区“微更新”,于细微处着手,此番改造涉及全区13个街区,共有98条道路更新、景观节点、交通优化等完工。
借着2023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中“优化提升亚运环境”项目的东风,滨江“变亮眼”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我区范围内有9座涉及沪昆铁路的下穿涵洞,该铁路年代久远,下穿涵洞也出现了不同情况的老化问题。如何实现微改造精提升?我区以“一洞一策”下功夫。
更换灯带480米、粉刷墙面5500平方米、铺设道砖1300平方米、更换栏杆1100米,在兼顾安全性和便捷度的前提下,9座下穿涵洞面貌焕然一新。部分人行涵洞墙面还进行了不锈钢彩喷,以聚工路穿铁涵洞为例,将西兴古镇与传统灯笼为创作元素,用彩绘让路过的市民感受到千年古镇西兴的别样魅力。
“‘别有洞天’,以前路过这些涵洞觉得光秃秃的,现在会多看两眼。”市民丁先生对下穿涵洞的改造提升印象很深,他最喜欢的是江晖路穿铁涵洞,“有好多笑脸,开车路过心情都明朗不少。”这样的改造升级收获了很多市民的点赞。
“优化提升亚运环境”交出的成绩单,涉及街区“微更新”,积涝点位、铁路下穿涵洞、桥梁“桥头跳车”提升整治,道路提升改造。改变提升的是市民居住环境,开创的是城市建设新面貌,如此,真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