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塞铁杆友谊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塞尔维亚有句俗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
中塞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彼此怀有特殊感情,跨越时空的真情厚谊历久弥新。
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全面战略伙伴。中塞铁杆友谊,源于两国关系数十年的风雨历程,源于两国人民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国与国相处之道的认同。
从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到2014年塞尔维亚洪水灾害再到新冠疫情,中塞始终守望相助、彼此支持、共渡难关,不断续写两国友谊新篇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塞两国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政治学院研究员斯拉维察·斯塔梅尼表示,铁杆情谊意味着互尊互信、相互支持、合作共赢,塞中两国始终致力于深化彼此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
塞尔维亚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之一。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关心下,中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不断造福两国人民。
中塞双边贸易额10年来增长8倍,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塞尔维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22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外资来源国;贝尔格莱德泽蒙—博尔察跨多瑙河大桥、E763高速公路、匈塞铁路等项目极大提升了塞城市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去年10月,中塞签署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首个自贸协定。去年12月,两国签署在塞尔维亚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塞中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务实成果,生动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活力和成效。”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表示。
举办精彩纷呈的“欢乐春节”活动,组织免费的“蒲公英”中文培训项目,合作设立塞尔维亚鲁班工坊……热络的中塞人文交流,让两国人民心更近、情更浓。
从塞尔维亚姑娘伊娃·伊利奇夺得“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到中国地方戏曲走进塞尔维亚音乐厅,从合办中塞旅游学院,到互免签证、互认驾照、警务联合巡逻等务实便民举措不断落地,中塞人民常来常往、彼此欣赏、互学互鉴。
塞尔维亚文化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斯塔曼科维奇表示,塞中两国人民在情感上紧密相连,在文化上有着共同追求,相信塞中文化合作会更丰富、人文交流会更活跃。
“双方要全面加强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合作,让中塞铁杆友谊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将同塞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高质量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相知相亲、互学互鉴的合作新篇。
“继续做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
多瑙河畔,友谊花开。
匈牙利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匈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匈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合作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新形势下,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迈进,合作之路更加宽广。
匈牙利西南部,考波什堡光伏电站项目,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中企投资建设的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显著提升了匈牙利乃至中东欧地区的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今年1月,比亚迪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近年来,恩捷集团、宁德时代、蔚来能源等一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新能源项目纷纷在匈落地,为两国高质量务实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匈牙利国民经济部部长纳吉表示,目前有约380家中资企业、机构在匈开展业务,带来了先进技术与发展理念,为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突出贡献。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欢迎中国企业将匈牙利视为重要投资目的地,“希望匈牙利成为东西方企业合作的交汇点”。
历史悠久的托卡伊葡萄酒、口感软嫩的灰牛肉、天然健康的手工果醋……匈牙利是拥有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许可证数量最多的中东欧国家之一,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平台,匈牙利优质产品不断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
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一大投资目的国地位。2023年,两国贸易额超130亿美元,中国对匈直接投资额达76亿欧元,在匈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占比58%,创造就业岗位超1万个。
“近年来,中国在匈投资不断增长,对匈牙利和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匈牙利匈中经济商会会长佩特·埃尔诺表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加强对接,中匈两国进一步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一条“钢铁丝路”正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两国务实合作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匈牙利段目前已进入全面铺轨施工阶段,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匈牙利在中东欧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一列列装载光伏组件、农产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频繁来往于两国之间。作为中欧班列集散地,匈牙利成为中欧之间物流运输大通道的黄金枢纽。
一项项人文交流机制蓬勃开展,促进民心相通不断加深。目前,匈牙利有5所孔子学院、1所匈中双语学校,中国有12所大学开设匈牙利语言专业。中匈互设文化中心,“汉语桥”比赛、匈牙利文化节等两国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中匈开通多条客运货运直航,中国对匈牙利试行免签政策,两国互联互通更加便捷高效。
“习近平主席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必将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新气象,为匈中深化合作提供新机遇,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匈牙利匈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汉学家宗博莉·克拉拉说。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匈方继续做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习近平主席对匈牙利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将同匈方密切战略沟通、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得到新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从北京飞赴位于西欧的法国,南赴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再临位于多瑙河中游平原的匈牙利,习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访既面向三国,也面向整个欧洲。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中方始终将欧盟视为国际格局中一支战略性力量,一直把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中国对欧政策将保持长期稳定,始终视欧洲为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立一极,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欧盟总部进行历史性访问,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赋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战略内涵。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选择欧洲,饱含深意。
“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习近平主席去年12月在北京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
2022年底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晤。中欧全面重启各层级面对面交流,全面激活各领域对话合作,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人文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硕成果。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表示:“欧中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直接关系着全球的稳定与繁荣。欧中双方高层对话充分体现了加强合作的决心。”
截至今年3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8.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2个城市。中欧班列的开行,带动越来越多中企赴匈牙利投资并建立欧洲基地,令德国工业城市杜伊斯堡重焕生机,让沿线的西班牙皮苏埃加河畔古城巴利亚多利德市收获发展机遇……
4月13日,中欧地理标志展示馆在第四届消博会主会场开馆,金华火腿、周至猕猴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法国香槟、西班牙埃丝特巴橄榄油等百余款优质地理标志产品受到欢迎。自2021年3月生效以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为中欧人民带来了诸多实惠。
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多年来,中欧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日均约有23亿美元的商品货物在中欧间流转。西班牙经济学家胡里奥·塞瓦略斯表示,欧中经贸合作催生了多元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通过互利合作,欧方获益于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中方投资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经济与就业增长。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启动20年来,为中欧遥感领域培养了一批杰出科技人才。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10年来坚持用歌声传递友谊,架起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在中国和欧洲多国举办的一系列展览活动,让双方民众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欣赏。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之间需要架起更多的“桥”。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中国,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和欧洲,赓续时间积淀的友谊,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将为世界和平稳定、全球发展繁荣尽责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