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返回
所在位置: 滨江新闻网
川源蹲点观察丨又见格桑花(一)扎根三十年 打拼在高原
发布时间:2024-06-25 13:03:07

image.png

今年是浙江“对口援藏”三十周年。30年来,浙江累计选派十批645名援藏干部人才,累计投入援藏资金61.63亿元,实施援助项目438个。抓好产业培育提质攻坚,浙江始终坚持发挥浙商优势,引导浙江企业进藏投资创业,变“输血”为“造血”。当浙江精神遇见雪域高原,迸发出的是经久不息的发展动力。

到达那曲的这一天,下着小雨,记者刚好赶上了一场隆重的开工仪式:那曲浙江大酒店正式落地。作为浙江援藏指挥部今年引进落地的最大项目,它将填补那曲一直没有五星级酒店的空白。在开工现场,那曲市文旅局局长扎西永青一直很激动。

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扎西永青:“这个项目的落成对我们下一步的旅游的基础设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下一步,对我们来那曲的游客也提供了一些服务保障。”

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面积有四个浙江大。1994年对口支援那曲以来,浙江先后有438个援藏项目落地生根:甲岗水电站彻底摘去了申扎县“无电县”的帽子;嘉黎县5万光伏+储能项目,助力当地进入了使用绿能的新时代;智能温室大棚,把高原栽培、农旅融合等一系列功能带上了高原,丰富了群众的餐桌——那曲的老百姓缺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今年四月,省援藏指挥部与当地政府合力还梳理出了4项、12方面的支援合作项目清单,一项项地盯。项目组长揭建成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省援藏指挥部项目规划建设组组长 揭建成:“援藏到了30周年这个阶段,怎么培育那曲的内生发展动力成为重点。现在更强调两地的优势资源怎么互补。”

揭建成最近同时在盯的还有一个大项目:那曲第一个商业综合体,神力时代广场。早在2005年,省援藏指挥部根据那曲群众的需求,在浙江中路上建起了占地80亩的浙江商城,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群众迫切需要身边有像拉萨一样的大型购物城。作为浙商企业神力集团决定挺进那曲,公司对接人林王超两年来跟援藏指挥部的干部,一起跑工地,搞招商。一点点让那曲新地标拔地而起。

西藏神力集团商管公司总经理 林王超:“通过我们浙江援藏指挥部的一个牵线搭桥,我们是希望能够把那曲的当地的特色产业,能够真正做大做强,能够走出去。”

在综合体最显眼的位置,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虫草专区。在援藏指挥部的建议下,要变此前年年带着虫草到浙江农博会上吆喝,为吸引游客到那曲“旅游+购物”,带动那曲做一次农旅融合的一次新跨越。新规划一公布,就受到了那曲群众的欢迎,不到一个月就卖出了80%的铺面。

中国蓝新闻记者 杨川源:“‘鸟飞得过去的地方就有浙江人’,凭着这股干劲儿。几十年来,几万浙商前赴后继在雪域高原投资建设了各类产业项目,参与到建设西藏的事业中。他们是浙江人,也是新西藏人。”

投资那曲浙江大酒店的正是西藏浙江商会的会长,在高原打拼了37年的干祥土。仪式一结束,他就赶回拉萨他18年前投资的温州商贸城,安排藏族雪顿节的促销。

1987年,19岁的他倒了5趟车,花了7天7夜,从老家温州折腾到了西藏。原本做服装生意的他。2006年,响应浙江省鼓励民营企业在藏投资的号召,下决心筹建了当时整个拉萨规模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温州商贸城。让更多西藏人知道了浙江和浙江人。

也是在省委的号召下,台州人周龙跟着父亲来到西藏。在拉萨东郊建起了第一条商业街,按照西藏的地名,将街区分为阿里、那曲等七个地块。不到500米的街区,半年内就集聚起150家门店,带动了周边业态和就业,成了现在拉萨最大的网红打卡点。

西藏浙江商会执行会长 周龙:“人气带动比较多,我们浙商,一定会去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地方,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 董旭斌:“浙江援藏三十年,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浙江援藏指挥部会在招商引资、就业援藏、组团式援藏等一些金名片上持续发力。”

中国蓝新闻记者 杨川源:“在高原蹲点的日子里,一个个浙江印记的背后,是三十年来,浙江援藏人的奋斗。也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一代代浙江与西藏人携手在雪域高原浇灌出了一片片灿烂的发展之花。”

那曲市文旅局干部 格桑罗布:“(我对)浙江人印象,想干就干,反正能拿下来就马上拿下来的那种。”

那曲市民 贡嘎:“速度也高,还有说话算话,很好的。”

那曲市民 赤烈江村:“浙江人很坚强、很奋斗、很能吃苦,很佩服。”

中国蓝新闻记者 杨川源:“在这次蹲点中,我们特意更多采访了当地群众和干部,就是想听听他们是怎么评价浙江的项目、怎么看待浙江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的发展,群众的肯定才是最高的肯定。请继续关注《川源蹲点观察》。”

来源:中国蓝新闻   作者:记者 杨川源 姚旭波 朱惠子 王西 许勤 吕梦佳 秦忆湄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