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新闻讯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时间表任务图。要用5年时间,到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全面而深刻。
“在这个千帆竞发 、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
5年,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5年后,当我们站在2029年的时间坐标回望,202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头?
这一年,世界仍然纷繁复杂、跌宕起伏。
但,也是在这一年,调结构稳增长,上半年GDP增速5%;嫦娥六号“出差”53天,顺利返回地球,带回来了人类首份月背样本;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开通运行,伶仃洋里,不再叹“零丁”。
……
如果时空有回响,不管还有多少的回忆,全面深化改革的鼓点一定伴随着我们走过的新征程。
5年,是“改”出来“闯”过来的,是钉钉子般“钉”出来的,是干出来拼下来的。
那么,宏大而深远的改革和“我”到底有何关系?
不妨先看看这几个场景。
“今天的外卖来得有点快”。原来被“挡在门外”细细盘问的外卖小哥,最近只需要在小区门口亮出自己的“小哥码”,就可以畅行无阻,每单可快五六分钟。
“骑车不烫屁股了”。这两天扫码共享单车的时候,会看到一个银色坐垫,坐上去不会烫得跳起来。原来杭州给5.2万共享单车换上零耗能降温的“清凉坐垫”,实测可降温20℃左右。
“小哥码”背后,是热搜体质的“浙里办”平台,数字化改革的硬核产品。“清凉坐垫”背后,是城市管理的改革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柔性落地。
致广大而尽精微。
有人说想要找到好工作,有人说收入想要更高一点,所以我们看到了“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有人说想要平等的教育机会,有人说也要有优质的教育,所以我们看到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有人说想要进城打工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有人说想要在农村安得下身也留得下心,所以我们看到了“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
……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动”起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让每一个人都想“动”起来,必将释放出蕴藏于亿万人民的巨大活力。
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闯不过的关。
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历史的垃圾时间”,却忘记了中国从1978年迈开改革开放的步子,到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我们”曾经上演过最励志的“逆袭”故事。
有人说,中国人条件好了,不想努力选择躺平了,却忘记了从古至今,“勤劳”都是中国人的标签。多少个“我”见过凌晨三点的“东三环”,多少个“你”奔赴祖国边疆海岸,多少个“他”成为斜杠青年……当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卷”只是一种状态。
有人说,中国已经“锦囊”尽出,想不出什么妙计,却忘记了改革开放的文化基因已经深深沉淀在中国人的骨髓里,从大包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无不来自亿万个“我和你”的实践和智慧。
天空连接着大地,大地连接着海洋,我们连接着世界。
同心向未来,路从脚下起。
出发,早已开始;出发,也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