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 宋文植: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黄河之水来自四面八方的汇聚。我现在就在山西万荣县的汾河黄河交汇处,在这里带您看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流域内过度开发,汾河水一度污染严重,直接影响黄河水质。
为了让汾河水变清,汾河流域大力提升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严格处理城镇乡村生活污水。在沿岸城市,这样的大型污水处理站连点成面;在乡村,微型生态花园对沿岸农村生活污水反复净化。
如今,汾河太原段的天然河道上建起了世界级的皮划艇比赛训练场地。沿岸打造起生态湿地公园。到2024年年底,汾河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有力保障了入黄水质达标。
下游:综合治理烂河滩 如今绿意盎然
来到黄河下游,河道滩区治理是黄河生态修复的一大重点。在河南新乡,记者看见了昔日烂河滩的生态蝶变。
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河南新乡黄河滩区一处万亩水蜜桃园,这里距离黄河的位置还不到一公里。看着眼前这一片郁郁葱葱,如果不说您可能想象不到,就在20年前,这里还是遍地砖瓦房,黄沙满天飞的景象。
过去,黄河滩区土壤贫瘠,沙化严重,当地百姓不仅面临洪水威胁,还承受着大量污染企业违规排污的痛苦。
2014年,河南省启动黄河滩区大规模迁建,对地势低洼、险情突出的群众整村外迁安置;依法严惩违规排污企业;关停黏土砖瓦窑厂上千座。曾经的烂河滩,如今绿意盎然,瓜果飘香。
入海口:加强湿地保护 改善生态系统
黄河水一路向东,在即将汇入大海之前,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馈赠。
总台记者 李栋:我现在是在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这里就是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终点。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黄河与渤海交汇处正呈现出独特的黄蓝交汇的自然景观,如同巨大的“鸳鸯火锅”。就在投入大海怀抱前的最后一程,黄河将携带的泥沙沉淀在这里,打造出一片生命摇篮——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得益于中游小浪底水库20多年来的持续调水调沙,充盈了下游的淡水供给,再加上当地通过疏通水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改善,黄河三角洲的生命力一天一天地恢复了。
全流域:上下游贯通一条 共同抓好大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雪域高原到渤海之滨,黄河保护不再是各省区“各自为战”,而是全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
“三北”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深入实施。
三江源、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快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从顶层设计到各地发力,共护黄河安澜。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副总工 李荣容:把统一调度纳入《黄河保护法》,开创了我国大江大河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先河,彻底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的局面,为世界大江大河治理提供了中国案例。
九曲黄河,活力涌动。
当昔日断流之痛、污染之殇,
化作今日生态之美、百姓之富,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正以全新的姿态,
生生不息,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