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就是要按照省委部署,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续缩小“三大差距”。
临近新年,在三门县涛头村共富养殖工厂,村民们正在对即将上市的首批3万只青蟹进行最后的检查,利用新技术变滩涂养为车间养,可实现年产青蟹350吨,人均年增收近6万元;而在淳安县下姜村,首家栀子花民宿即将完工,乡村旅游IP“栀子花开”已初见雏形。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让各地乡村备受鼓舞。
台州市花鼓漫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卫林:继续对内立足高质量特色水产品的资源,通过工厂化养殖、加工等手段提高产量和附加值,对外开拓海外市场,以多种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党总支书记 姜丽娟:做深做透我们“栀子+”的一个文章,以及迭代升级我们乡村运营的一个模式。大下姜我们要抱团发展,齐心发力,做好在我们共同富裕示范区下的下姜样板的打造。
根据会议部署,要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明年和美乡村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而在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同时,如何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会议提出,接下来,我省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优化空间布局,推进重大项目。
近日,在衢州市衢江区,廿里彩虹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预计明年2月完成,届时产业园将围绕巨化、华友等当地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超6亿元。
衢州市衢江区委书记 王慧杰:抢抓政策的机遇大抓项目,明年我们要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要新开工70个,要新投产40个。我们想还是要以大干项目来推动发展,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除了强城和兴村,第三个抓手就是进一步做好“融合”的文章,我省将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发展,规划布局、基础设置、资源设施等一体融合。近日,嘉善县缪家村村民大食堂正式营业 ,作为全县建设的30个老年助餐服务点之一,它让更多60岁以上老人享有更优质的助餐服务。
嘉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姚杰:打好组合拳,要推进一些小切口,但是非常有意义的共富体的载体的一些项目建设。
绍兴市上虞区委农办主任 任中华: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着力聚焦农村养老、医疗、教育、供水、交通等小切口、小场景,让一次次的小改变、小提升拉近城乡距离。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高效协同抓好落实,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汪美芳:通过实施闲置农房激活,引进乡村运营团队,开发特色民宿、村咖等新业态,带动农产品销售,缩小收入差距,以片区组团式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省林业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处处长 李长涛:我们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促进山区增收致富,缩小“三大差距”。
省农业农村厅派驻余村农村工作指导员 陈媛:我们会将以余村为支点,链动到更多的一些乡村,打造共同富裕的一些业态,进一步实现美丽乡村有实力、文旅资源有魅力,以及城乡融合有活力。
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沈满洪:我们要继续推动农业农村的健康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支持山区、海岛县的“一县一策”这样的制度,来实现区域之间的共同富裕。
中国蓝时评:想百姓事 走共富路
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这“三大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与主攻方向。它是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的烦恼”的现实需要,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务实举措。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海岛县、在农村农民,这就是我们前进的发力点。接下来,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以县域为重要单元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强城”为基,筑牢发展高地;“兴村”固本,厚植乡村沃土;“融合”为要,打通发展脉络。只有敢做善为抓落实,统筹做好这三篇文章,才能将群众的愿望,化为美好的现实,书写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城乡共美的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