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新闻讯 7月17日召开的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浙江如何继续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省委全会指出,今年以来,我省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4+1”重要要求,紧扣“132”总体部署,一体推进15项重点任务、27项重点工作和13项重大改革。全省上下思想认识越来越统一,打法路径越来越清晰,工作劲头越来越充足,发展信心越来越足。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赵全军:全会把立意高远和务实担当有机集合,聚焦“落实”两个字,全民推动总书记的“4+1”重要要求和省委“132”总体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方向性、关键性重大举措。
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 翁志鸿:省委全会报告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重要要求为主线,以省委“132”总体部署统筹各项工作,处处体现出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
会议现场,我省通报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晾晒各市、县(市、区)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全力稳外贸、稳产业链、稳企业;大力推进创新浙江建设,加快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我省“硬件”“软件”两手抓,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并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了新进展。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 院长 黄开胜:这个是大家应该说全体的全省的上下大家共同努力,这个成绩我觉得非常的来之不易的,充分展现了我们各条战线上非常靓丽的成绩单。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魏江:出口、内需、消费、投资这些工作当然是非常重要,但从长远去看,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的发展要走在前列,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是创新强省建设。
省委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对建设创新浙江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接下来,我省将聚焦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为创新浙江建设注入更加强劲的驱动力。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佟桂莉:对创新浙江建设的四梁八柱,任务书、施工图以及方向性、关键性的重大举措上更加清晰。我们还是要在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上,能够下更大功夫,求更大突破。
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 袁 建:全面释放了创新浙江建设的强烈信号,全省上下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创新的动力越来越足。柯桥作为国际纺都和经济大区,持续培育壮大纺织新质生产力,努力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争当典范。
舟山市定海区委书记 孙丹燕:全力写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两篇大文章”,全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
建设创新浙江,路径更加清晰明确、目标更加明确。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把握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以高质量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 谢小云: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链兴企行动,打造新技术发展“加速器”,做强“两新”融合“硬支撑”,营造全面创新“好生态”。
杭州市钱塘区委书记 金承涛:坚定扛起“产业大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依托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把产业导师、科技副总这些队伍建强,特别是在做好“两篇大文章”上,钱塘要走在前,作示范。
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厅长 杨胜杰: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开展海洋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提高我省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海洋港口、海上能源、海洋渔业等领域打造一批创新应用场景。
省委农办主任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王通林:按照教科人一体化改革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要求,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提供创新和先进生产力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