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滨江区公安分局浦沿派出所的民警傅国彪收到了一面锦旗。“他们离开杭州前,跟工地工友发生了纠纷,我们帮忙处理了。”傅国彪摸了摸锦旗笑着说。
傅国彪是“浦工音”平安工地管理工作室的“灵魂人物”。今年以来,滨江区公安分局浦沿派出所聚焦辖区41个在建工地平安建设,打造集“党建引领、矛盾化解、反诈宣防、隐患清除”等于一体的“浦工音”平安工地管理工作室,探索“党建+社区警务”新实践。
“我的工作很简单。”傅国彪说,除了帮工友们解决工作中的难事外,还要把反诈、治安、消防等常识装进工友们的心坎中。
半年前,建立“浦工音”平安工地管理工作室后,他把辖区41个在建工地的安全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微信都加了,还拉了好几个对接群。“有工地负责人群,也有工友群,确保大家能够随时找到我。”他说。
傅国彪从警32年,干过刑侦,在流动人口登记、矛盾纠纷调解等基础管理方面也有丰富经验。在他的带领下,“浦工音”工作室形成了“听音(风险捕捉)—辨音(分级处置)—清音(消除隐患)—强音(能力提升)—回音(成效反馈)”五音协奏运作机制,有序推进警企共治。
具体如何开展?工作室设在浦沿派出所内,采用“1+3+N”党建+社区警务多元共治模式,即1个指挥部指挥调度,“政企融”“警民融”“工群融”等3种方式融合,工长调解队、老乡网格员等N支队伍参与。
它依托“所长码”“警民联建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收集、倾听工友诉求;同时,联动所内“浦言”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等资源,成立工地红色调解驿站“工地老娘舅”委员会,实现工地类矛盾纠纷专项、专业就地化解,避免“民转刑”。
此外,工作室划分不同省份流动党员老乡网格,充分发挥各自网格内的党员先锋力量,让他们参与工地平安建设,从“物理过客”变成“共治成员”,实现工地安全事故量明显下降、工友技能证书持证率持续提升。为了帮助工地工友能力提升,工作室推出“平安工匠课堂”,开展多维度送教培训。
据统计,今年以来,工作室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5起,发现上报欠薪隐患10起并成功消除,开展反诈、安全生产等内容送教宣讲1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