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返回
所在位置: 滨江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滨江,你走也是诗,躺也成文
发布时间:2025-08-12 14:48:18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的滋养悄然浸润钱塘江南岸。

2005年,一颗擘画未来的种子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诞生,浙江将“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愿景深植沃土,以“八项工程”为经纬,一幅文化大省的壮美画卷就此展开。

20年来,高新区(滨江)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推动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从蓝图化为钱塘江南岸的文化风景线,成为惠及全民、激发活力的生动注脚。这条精心构筑的“传承—创新—惠民”链条,如静水深流,不仅滋养着滨江,还涌动起创新活力,让文化真正成为人人可享、生生不息的生活之源。

潮涌钱塘万象“新”

清晨薄雾中,钱王射潮青铜雕塑巍然矗立于滨江公园江畔。弯弓劲射的钱王与万箭齐发之势,穿越千年时空,那份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依然摄人心魄——相传五代吴越王钱镠曾在此张弓射潮,治理水患,造福苍生。

历史的精神血脉,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基因。因改革而生的高新区(滨江),正以澎湃的创新之力,向着时代的潮头“射潮”。今年上半年,滨江GDP达1560亿元、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同比大增15.4%,多项核心指标领跑全市,稳稳挑起工业经济的“大梁”。

创新是滨江最鲜明的底色。在这片热土上,创新指数、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专利创造力百强企业数稳居全省首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专利奖斩获量全省第一……创新的血液,始终在滨江的脉管中奔涌不息。

20年间,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无到有崛起数字产业集群,高新区(滨江)蝶变为“浙江创造力第一区”。这股深植于人文基因中的创新力量,持续唤醒着一代代滨江人的创造激情,并最终化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能。

创新的活力,更与传统底蕴交相辉映。曾是“浙东唐诗之路”节点的西兴古镇,如今茶馆里,老滨江人的吴侬软语、外国友人的茶艺研习、年轻程序员的技术激辩和谐共存。这片古老土地上崛起的“国际滨”,集聚了一大批年轻人创业、工作和生活,城市形态产业业态,彰显了青山绿水、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态势,“高新味”与“潮流感”的创新文化,正与千年古韵碰撞出勃勃生机。

江水远阔,人间烟火,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保持着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每天都热气腾腾。

最美风景长成参天大树

文明,是浸润城市肌理的精神基因,更是民生幸福的绚烂底色。

钱塘江畔的闻涛社区,14年前因“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童成为“最美现象”发源地,今年5月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为区域文明建设再添生动注脚。

眼下,在闻涛社区,一幅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已徐徐铺开——15支志愿服务队伍、300余家单位、17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庞大网络,织就“八大服务圈”;“文润四季”“闻涛文化课堂”等主题活动,构筑起“15分钟文化浸润圈”,让非遗传承、文化教育走进百姓日常……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近年来,滨江围绕“‘滨滨’有礼”文明品牌,深入开展文明细胞培育工程,从细微之处着手,让“最美现象”从盆景向风景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动能。在全域共建机制下,滨江以“‘滨滨’有礼 文明四季”系列活动为脉络,将自然时序与文明发展规律深度融合,区街协同奏响文明乐章。

“十年了,每年夏天都能在这儿喝到解暑茶,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今年夏天,浦沿街道爱心凉茶摊如约出摊。茶摊前,老茶客络绎不绝。快递员小李趁着送货间隙匆匆喝了一杯,又把随身水壶里灌满;建筑工人王师傅带着工友们一起来续杯……小小茶摊,汇聚着多方爱心,除志愿者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外,还有不愿透露姓名悄悄送来矿泉水、水果等。“凉茶摊能坚持十年,离不开所有人的支持。”工作人员动情地说。

在滨江,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同样被发扬光大。滨江区民政局创立的“多代同楼”陪伴型养老项目,更是将孝老爱老的风尚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共建“青丝银发”社团、“慢煮时光”等活动,帮助老人回忆生活故事,实现了老少共融、双向奔赴的陪伴服务。

文明之风,正传遍滨江每个角落。今年以来,全区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依托“周三文明提升日”等载体,同频共振开展23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文明实践的空间纬度,让“‘滨滨’有礼”文明风尚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切实融入市民群众的生活日常,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加“数”破圈 “玩”出生产力

最近,在中国动漫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斗罗大陆XR沉浸式体验展迎来全国首发。展览巧妙运用VR、MR等多项前沿技术,打造虚实交融的魂师世界,不少市民顶着酷暑前来沉浸式感受“斗罗大陆”的热血与奇幻。“这里不仅有星斗大森林、大斗魂场这些经典场景,我还能和唐三、小舞等原著动画角色并肩作战,真是太有趣了!”粉丝霍先生体验后难掩激动之情。

作为滨江企业玄机科技的“当家花旦”,《斗罗大陆》创下“周更不断更”的纪录,以年番形式稳居国漫播放量榜首,其特效更是被誉为“国漫教科书”。这部“滨产国漫”高歌猛进的背后,是“滨江文创”在创新、创意、创造中一路逐“新”的缩影。

时间拉回到2004年,杭州高新区就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认定为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之一。次年6月,杭州中南卡通推出的第一部动画片《天眼》在央视首播,好评如潮。首播前两个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中南卡通考察,作出“动画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它能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的重要指示。

20年来,滨江始终牢记嘱托,依托数字经济优势,聚焦动画、漫画、游戏、影视等数字内容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抢抓电子竞技、声音经济等文化产业新赛道,培育了网易(杭州)、电魂网络、玄机科技、若鸿文化、喜悦娱乐、游卡网络、中南卡通等一批具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型文化企业,接连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第一”。

比如,电魂网络是国内首家A股主板IPO上市的游戏公司,旗下的《梦三国2》成为首次获准列入杭州亚运会的电子竞技项目的小项之一;玄机科技制作的《秦时明月》,成为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系列剧等。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滨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多年超10%,2024年这一数值达到810.6亿元,占GDP的28.1%,规模杭州领先。除此之外,滨江还推出“文化扶持政策40条”,每年投入1亿元,以“真金白银”点燃全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新动能。

截至去年底,滨江企业出品的电视剧《藏海传》、电视动画片《嘿,托玛》等入选2024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友诺动漫制作的《下姜村的数字未来梦》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第一批重点动画项目等。

滨产故事绽放全球舞台

在中南技术中心,眼下,《钱王传奇》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这部历时两年多精心打磨的浙江本土历史题材动画计划在10月封镜,今年的数贸会将是它成片后的“首秀”。看着眼前如同“复活”的钱王,中南卡通总经理沈玉良自豪地说:“你看这个表情是不是特别细腻,因为我们用到了语音驱动面部动画技术,能实现更高质量的面部表现和更强的视位可扩展性。”

一个多月前,《钱王传奇》首次在法国昂纳西国际动画节亮相时,就有不少海外机构看中中国动画公司利用大数据、AI数字技术的能力,不仅赢得了掌声,也收获了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意愿。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走出去”已成为不少滨江企业的“必选项”。作为文化贸易出海的前沿阵地,2024年滨江规上文化“新三样”企业实现营收982.8亿元,文化“新三样”出口额突破12亿美元。

“出海”风头正劲,但并非凭空吹起。

为让更多全球用户体验中国文化,在内容端滨江持续借助文化和科技两翼发力。

以中国网络作家村为例,这个“国字号”文化地标,吸引了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管平潮等325位知名作家入驻,诞生了《庆余年》《盗墓笔记》等300余部爆款作品,海外读者累计突破1.6亿人次,全平台点击量超百亿。其中,《天道图书馆》更是凭借AI精准翻译,在海外市场掀起阅读热潮——西班牙工程师用它学成语,巴西学生临摹“真龙八音”手绘,真正实现了跨次元传播。

根据中国网络作家村2023年发布的五年发展规划,未来,不仅有《何以笙箫默》《东宫》等已出版的中国网络小说风靡海外,还会有更多在中国网络作家村诞生的文艺精品“出圈出海”。

当“滨”产“新三样”圈粉全世界,国际传播也从“锦上添花”升级为“战略刚需”。为助力企业积极抢占国际传播阵地、构筑国际话语优势,滨江成立“滨企扬帆”国际传播工作室,链接企业、自媒体等多方资源,推动产业、文化“抱团出海”。

以政策为舵、科技为翼、文化为笔,滨江文化“新三样”以这套兼顾传承与创新的“解法”,正让东方故事跨越山海阻隔,在全球舞台上持续绽放璀璨光彩。

江天朗阔夏光盛,潮涌钱塘万象新。廿年深耕,文化之于滨江,已从“润物无声”的细雨,汇成“奔涌钱塘”的创新浪潮。这条“之江文化长廊”不断延伸——正如钱塘江水终入海,文化的生命力,永远在下一程的生生不息里持续奔腾。



来源:区委宣传部   作者:文字/泮巧露 摄影/徐青青等   编辑:韩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