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返回
所在位置: 滨江新闻网 > 民生新闻
日均营收超1000元 滨江化“堵”为“疏” 巧解治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5-08-13 16:12:19

7月26日傍晚,在滨江区浦沿街道大同公寓东门前的沙虞路上,6个小吃摊位整齐排开。一时之间,白天车来车往的马路,成了小型的美食聚集地。

今年50岁的潘企文,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2019年,在装修行业折戟的老潘来到杭州,买了辆三轮车,当起了流动摊贩。潘企文烧烤摊的特色是纯手工穿制的羊肉串、牛肉串等。因为味道不错,价格也实惠,自打去年8月有个固定档口后,烧烤摊位也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老顾客。  

烧烤摊不远处,许科营的炒饭摊位生意也相当不错。在成为“正规军”前,57岁的老许和妻子,常年过着摆野摊、打游击的日子。老许的孩子患有先天性慢性病,每个月光吃药就要花费2000多元。“去年,浦沿街道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特批了个临时爱心摊位。现在,我在这里卖炒饭,她在边上卖炸串,我俩忙到12点,每天营业额能有1000多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他说。

据了解,老潘和老许摆摊的地方是浦沿街道设立的临时疏导点。去年5月,浦沿街道启动室外无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在辖区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建筑工地、地铁周边等重点区域设立临时疏导点,划定固定摊位位置,免费提供给流动摊贩们出摊经营。目前,包括大同公寓在内,浦沿街道已有临时疏导点13处,摊位156个,其中临时爱心摊位23个。  

临时疏导点并不是简单地划定范围、提供场地,还配备有一份“公约”,涉及健康证办理、食品安全、秩序稳定等方面内容。在免费提供场地的基础上,对摊主们实行准入准出原则,摊主们要符合要求、配合管理。  

与此同时,该街道还创新制定了积分制的管理方法,常态化开展“晨查+夜巡”全覆盖检查,将卫生保洁、出摊规范、食品安全等12项指标纳入动态量化考核。  

浦沿街道流动摊贩的“转正”记,可以说是一则城市治理的生动范本。它不仅守护了城市的烟火气,也彰显了城市包容与精细化管理的力量。


来源:天堂硅谷数字报   作者:泮巧露   编辑:韩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