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考官”一排就座,另一侧“考生”则攥着简历严阵以待……近日,由正泰、爱科等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坐镇的“模拟面试实战”在滨江区火炬产业社区举行。大咖导师向求职者细致发问,“考生们”体验了一把“进面”的感觉。
同一时间,在模拟面试会议室不远处的“简历工坊”,应届毕业生小赵刚参加完一场“简历问诊”,正向工作人员致谢:“老师一对一‘把脉’,让我既看清短板,也明白了如何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坐诊医生”指导下,小赵把简历进行调整,突出了实习以及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技能竞赛的经历。
这些交织的画面,正是火炬产业社区“指南针”就业援助公益项目(以下简称“‘指南针’项目”)定制的专属福利。依托于“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服务模式,今年以来,该项目已为近百位年轻人定制了专属的“职业航线”。
“我们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发现,不少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职业规划和职场经验,常常因目标模糊、实践能力薄弱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而创业者更是普遍遭遇政策信息不对称、资金与资源匮乏等难题。”作为“指南针”项目发起人,火炬产业社区党委委员由玥坦言,当下就业形势复杂多变,“指南针”的意义就在于精准导航,指引处于迷雾中的应届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成功“上岸”。
为应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指南针”项目采取分层精准服务策略。比如,针对新职业技能薄弱的年轻人,火炬产业社区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开设AI办公等“造血式”技能培训课程,截至目前,数十位年轻人经专业课程培训提升了职业技能。而对于深陷“信息壁垒”的求职大学生,该项目则通过“简历工坊”、面试实战演练等形式开展精准辅导,不少应届毕业生凭借精心打磨的新简历在面试中成功突围。
与此同时,“指南针”项目还成功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24小时不打烊的就业服务生态圈。在线下站点,每周开放日都有专业人员坐镇,为求职者解读“能力热力图”,提供面对面的深度咨询等服务。在线上平台,“浦惠通”系统实时抓取并精准推送辖区企业的急聘信息,结合人工动态维护,确保深夜寻岗者也能第一时间获取资讯。
“自从项目实施以来,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带着简历或创业计划书走进服务站,他们忙碌奔走的身影,涌动着蓬勃的希望。”由玥说,她希望这种贯穿“能力评估—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就业跟踪”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更多年轻人定制清晰的职业发展“航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