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8岁,记得也是个夏天,听到隔壁有许多枪弹声......”今年95岁的来长顺,家住滨江区长河老街荷花池2号(慎友堂),他所说的隔壁,同样是长河老街上一座清代传统木构院落式建筑,位于水沟沿78号,现只保存正房和一面围墙,墙上,满是大小不一的炮弹孔洞。
为何如此?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里记载着答案:水沟沿78号是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那大大小小的黑洞就是当年日军扫荡时留下的弹孔。这个建筑成为秘密联络点,要追溯到1927年。彼时,长河党支部书记来耀先(即来宝坤)组建长河农民协会,由来柱臣负责。而该建筑便是来柱臣的宅子。
宅院的位置隐蔽,门前的路弯弯绕绕,就像走迷宫,同时“大户宅院”能够提供容纳多人的空间,呼应了来柱臣孙子来国钧所说的“茶余饭后听家里人说起过,先辈曾在这里秘密举行会议。”也正因如此,该处宅院成了后来日军的攻击对象。而在宅院百米开外的地方,便是残存的碉堡。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伯伯和叔叔都上了战场,一个死在了战场,一个等到战争结束才返乡。留守家中的父亲,则和一家老小在外面避难,等回家的时候,就看见墙上多了这些弹孔。”来国钧回忆道。
这样一面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围墙,在长河老街的升级改造过程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不仅与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同成为红色研学路线的“打卡点”。其所在的水沟沿78号,还与隔壁慎友堂一同够构成了“老街八景”之一的“竹荷双清”景点。它既走过了“历史的长河”,又见证了“老街”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长河老街
犹如一部活态史书
既有江南槐市的繁华旧影
也有明清遗存“九厅十三堂”
还有来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历史
完整呈现了
古建文化、来氏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