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吃了近四十年,吃货们评价“正宗老底子烧法”,先后获“浙江省最具地方特色风味面馆”荣誉,收录进市商务局《食在杭州:杭州的面》一书,征服一众老饕的西兴小林面馆,“一天至少要卖出四五百碗。”
见到钱小林时,他正在二楼打盹儿,凌晨三点起床,加一个上午的忙碌,要赶在午市来临前恢复体力和精力。
“四点半到五点,店里就坐满老头了。”面馆早市主力军是本地的中老年,有喝早酒的习惯。喝早酒这么硬核的早餐,历史上西兴过塘行码头那会儿也许流行过,以卸货等重体力活为业的码头工人,通宵劳作后,吃早餐时喝些酒可以驱湿避寒解解乏。
一碗刚出锅,浇头丰富的片儿川,就着自带的白酒,找老板拿几两绍兴黄酒,三五好友侃天说地道家常,热热闹闹,热气腾腾的一天就这么开始。
小林面馆招牌味道有三样,片儿川鲜、拌川香、排骨面味道浓郁,厨房里四个灶,旁边两口常年炖煮高汤和热水,中间两口用来快炒,身后十几二十口不锈钢盆里,码放有油渣、腰花、鳝丝、河虾等杭帮面常见的浇头,“食材新鲜肯定不用说了,像河虾都只收野生的。”
大火起锅烧油,倒入肉、笋、雪菜三味主料,迅速煸炒出香,再下入熟好的潮面,以沸水汆烫,不出一分钟,一碗片儿川就出锅了,钱小林说,最快可以做到20~30秒,“今天还是方便大家拍照放慢了动作。”
这位祖籍嵊州的西兴姑爷,1988年辞去国企大厂食堂面点师傅的工作,和妻子开店创业,后来又收下一名徒弟,到现在跟着他干了差不多20年。
潮面即碱水面,是从旁边市场专做“潮面”的摊位拿的,其特点是圆润筋道,不易煮烂,做片儿川时,面条吸收了浓郁的汤汁,口感层次更加丰富。在杭州,潮面也经常用来做拌面和炒面。
肉是土猪肉,笋讲究“吃在当季”,以冬笋为最,现在夏秋之交,吃的是鞭笋,雪里蕻有腌好和新鲜的,看个人口味轻重。从空气中弥漫的酸味来看,明显本地人对咸鲜口的腌雪菜更加偏爱。
钱小林笑道,如果再年轻个十来岁,他早酒可喝一斤多,这些年老婆女儿好言相劝,再加上自己确实年纪大了,才不敢那么贪杯。
地处夜西兴美食街,小林面馆只做早市和午市,下午准时打烊,不做人流量更可观的夜市,几年前还线上做过美团,“让更多本地居民和游客能够品尝到西兴特色美食,顺便也可以为咱家的招牌赚吆喝。”最后都不了了之。
“精力有限,店里算上我四个员工,忙不过来。”尝过鲜后,做了半辈子面食的钱小林还是决定回归线下,“专注做好当下就可以了,面就是现煮现吃,才能吃到它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