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午11点30分,气温38℃,美团外卖骑手陈杰接到一笔新的外卖订单。他从龙湖杭州滨江天街附近火速赶往3公里外的餐厅,取好餐后又一路小跑,跑进午间的热浪里。
“我是外卖队伍的‘新兵’,两年前才加入。以前是做餐饮的,经常跟小哥们打交道,出于好奇想体验他们的角色,加入后就坚持下来。”陈杰说。
安全头盔、黄色工服、白色护袖、清凉坐垫,这些是陈杰防晒消夏的“全套装备”。在装备庇护之下,黝黑的皮肤、黑白分明的手臂分界线……这是长时间暴晒在这位城市服务者身上“烙下”的印迹。
印迹背后,他自己有个统计:一天最多送70单,每个月能送近2000单。这些数字是陈杰引以为傲的战绩。陈杰说,“热辣滚烫”的高温天让他“又爱又恨”,这是一年中“跑单”收入最高的时候,也是四季里身体承受极限考验的时候。然而最大的挑战还不是工作强度与身体的平衡,是要保障餐品的质量。
“天太热了,就怕外卖变质,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要时刻关注配送效率,看好路线能串成‘直线’。”陈杰滑动手机,接了4单,并给自己规划好一条路线。
陈杰说,骑手之间也会互相分享跑单经验。午高峰之前,他们习惯在江汉社区小哥驿站歇歇脚、喝口水。
当外卖小哥在烈日下为顾客奔跑的同时,滨江也在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障。
走进江汉社区小哥驿站,一进门就看到明亮舒适的休息区,冰箱、风扇、充电设备等配套一应俱全。墙上,爱心商户的地址依次张贴——这是滨江区为全区一万多名的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打造的“友好驿站”日常一景。
“我们已在全区投入使用119家新就业群体‘友好驿站’,争取让街头辛勤奔波的小哥都能找到一个休憩的地方。”滨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龙湖杭州滨江天街数公里外的长江路,长河街道还打造了一条200米长的“小哥友好街”。
补轮胎、修手机、买东西、吃饭……这条街很接地气,几乎涵盖了小哥日常所需。此外,滨江还联合美团、饿了么开启“夏季送清凉行动”,为骑手提供包含配送津贴、夏季物资等多重福利保障,还联合各个社区设立休息驿站,供大家纳凉、歇脚。许多社区还提供免费饮品、优惠餐食、手机充电等服务。
“我们用心暖‘新’,共赴友好。”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7月底的最新数据统计,滨江新就业群体总数已超4万人。从“友好驿站”到“友好小区”、从“友好商圈”到“友好城区”,滨江正用478处友好场景、284家友好商家、40余支志愿队伍,为新就业群体编织起一张充满温度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