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返回
所在位置: 滨江新闻网 > 民生新闻
一口脆甜 一味暖糯 滨江秋日菜场寻鲜
发布时间:2025-09-22 11:28:31

暑气的尾巴还在摇,秋意已悄悄爬上了菜市场的筐篮之间。

若要问哪里最能触摸季节变换的脉搏,莫过于街头巷尾那热热闹闹的菜场。初秋的滨江菜场,像一只刚刚打翻的“鲜货百宝箱”:夏日最后一波“荷塘三宝”水灵灵,带着泥土的菌菇主打鲜甜,板栗、老南瓜等秋菜“明星”纷纷亮相……各式应季食材也抢“鲜”登场,把市民的菜篮子装点得丰富多彩。

夏日余味

最后一波“荷塘三宝”,摆在“C位”很水灵

过了立秋,荷花观赏季已将近尾声,“荷塘三宝”——莲子、莲藕、菱角,倒是水灵灵地上市了。作为夏日的最后一波美味,“三宝”以其清新爽口的口感,大受滨江市民欢迎,成为不少菜市场蔬菜摊铺上的“C位”。

七月莲,赛金丹;八月莲,胜珍馐。夏末秋初正是莲子饱满的时令,它不仅肉质清甜、粉糯爽口,自古还被称作“水中灵芝”。

在滨江一家商超,记者看到盒装售卖的翠绿嫩莲子。现场一位带娃的宝爸正在挑货,“小孩很喜欢吃,这个也算是我们童年的回忆。”他说,上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常会带到教室里,大家一起分着吃。剥去绿色的嫩壳,是食用莲子最直接且简单的方法。除此之外,莲子与鸭肉、猪骨等食材炖煮成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养心健脾、益肾滋阴、补血养气的功效。

走进白金海岸农贸市场二楼的蔬菜区,莲藕最为显眼。藕节有的拿塑料袋包好,有的浸泡在水中,白白嫩嫩的,非常惹人喜爱。

白金海岸农贸市场的莲藕基本都是产自本地。“附近的荷田长出了莲藕就直接采摘了运过来,新鲜得很!”柳大姐拍拍自家的藕笑着说。话音未落,眼见着一市民拎着装好袋的莲藕离去,她还不忘细心嘱托几句:“莲藕提回家后,最好还是放在水里,因为它本身就是从水里长出来的。如果干放保存的话,风一吹表皮就容易变黑。要和茭白那些一样,尽量放在水里保存。”

莲藕作为水八仙之一,可以从夏季吃到冬季。夏藕吃的就是一个清甜爽脆,很多人会选择直接生吃。江南人对桂花糖藕情有独钟,将预先泡好的糯米塞入藕段,加入红糖和冰糖温火煮熟,洒上香气扑鼻的桂花,莲藕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和香气。与肉类一同炖汤,也是很好的选择。

菱角的一口脆甜,也是江南秋天的白月光。目前,菱角正在滨江农贸市场、商超大量上市,售价普遍为6至7元/斤。在一家商超生鲜区货架上,记者看见了盒装售卖的新鲜菱角。前来购买蔬菜的徐女士看见菱角,顺手拿了一盒。她表示,今年入夏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吃菱角。“吃菱角吃的是一种儿时记忆,水煮开,放凉了当零食吃特别赞。”徐女士说。

简单的菱角,能变幻出数不清的佳肴。熟食菱角,则可以做成菱角炒藕片、菱角炒虾仁、菱角鸡头米等家常菜肴,糯而不腻,口感甜美。如果错过了鲜甜的嫩菱角,老菱角还可以煮熟后做成闲食点心,别有一番风味。想要尝这口夏日余味,可得抓紧时间了。

秋日山珍

带着泥土的菌菇,主打一个鲜

白露已过,秋意渐浓。滨江菜场里,带着新鲜水汽的各类菌菇扎堆上市,它们带着山林的清香,口感鲜嫩,成为不少市民欲罢不能的山珍好味。

“要不要买几颗尝尝?我们是给酒店供货的,正好多进了些,就留点在摊位上卖。”摊主王大哥热情地招呼着。在西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里,记者看到了“新鲜玩意”——个头不大,伞盖黄黄的,颜色略深,白色的身子短短的,有的还沾着少许泥土。这种“身材”有点可爱的菌菇,便是姬松茸。

王大哥说,这是人工养殖的品种,所以不像野生姬松茸那般昂贵。“15元一斤,要买点尝尝不?算是酒店同款了。”他跟摊位前的顾客介绍着,“这倒是吸引了不少追求新奇口味市民的青睐!”

这样的姬松茸,回家该怎么吃?王大哥笑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厨艺不精,一般都是切成片炒着吃,味道可鲜了。”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更多网友推荐用姬松茸来煲汤,比较常见的做法便是姬松茸炖鸡汤、姬松茸排骨玉米汤、姬松茸山药枸杞汤等。

除了姬松茸这类“小众菇”,在西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里,不少蔬菜摊位上,还能见到其他各种菌菇的身影。像是平菇、香菇、口蘑、杏鲍菇这类都算是菜市场的“大众脸”,算得上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秋天的菌菇,一般来说更鲜甜点,我们也很推荐顾客买点菌菇回去。”摊主来大姐热情地介绍。记者询问,有没有什么推荐吃法?她直言“问对人了”。她告诉记者,一般遇到顾客买青菜,她会推荐顺手买朵香菇。“新鲜香菇不需要再泡发,切片和青菜炒在一起,可是一盘鲜美的香菇青菜。”她对“怎么吃”如数家珍。

来大姐说,最近他们自家餐桌上也经常会出现菌菇类的菜,“不管是炒一炒还是煲个汤,都鲜得不得了。”在她看来,菌菇“包鲜的”。“想炖鸡的时候,如果想要尝点不一样的,可以买一点鸡纵菌或是虫草花,搭配起来不管是‘增色’还是‘添味’,都是极好的。若是随意点,就算放点普通的香菇,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她补充道。

菌菇鲜美,但尝鲜也需谨慎。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于各种类型的蘑菇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菜市场里也能时常看到一些罕见的野生菌。但需注意的是,购买部分罕见菌菇时一定要谨慎,最好认准长期摆摊的可靠摊主,避免误食有毒菌菇。此外,菌菇在烹饪方面也很有讲究,建议大家购买前了解清楚食用方法,避免因烹饪不到位或是菌菇有毒而出现意外。

秋日地鲜

板栗、南瓜等秋菜“明星”亮相,滋滋冒着甜

当秋意伴着香气降临共联农贸市场,这里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色彩最丰富的季节。那些从厚重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地鲜”,带来更踏实、更醇厚的秋日味道。

在62岁摊主陈丙芳的摊位上,就悄悄冒出了不少“新面孔”:饱满的红薯裹着泥,水灵的豇豆透着光,翠绿的秋葵顶着尖儿,毛豆荚鼓得快要爆开……色彩斑斓的蔬菜带着秋天的气息,杂而不乱地摆放在摊位上,让人赏心悦目。

“这豇豆可真水灵!”张阿姨一把抓起菜摊上翠绿的豇豆,轻轻一掐就冒出水珠。陈丙芳直乐道:“这可是今早刚摘的,过了这村可没这店喽!”她说,老辈人讲究“吃秋鲜”,9月的豇豆、南瓜、毛豆、板栗,那都是带着露水气的鲜货。

“这种白色的豇豆,我们叫白水豆,也叫白不老,就是说它怎么炒都不会老。如果能搭配猪后腿肉炒,吃上去又嫩又脆,更香了。”陈丙芳说,“这时候的菜啊,水头足、味道正,吃着最养人。”

隔壁的毛豆更是堆成小山包,翠绿的豆荚还带着田里的露水。陈丙芳指甲一划就蹦出三颗圆滚滚的豆子。“现在这毛豆啊,甜得跟糖豆一样。”陈丙芳说,毛豆剥出来炒肉末,最后撒把红辣椒,活脱脱一幅秋收图。

除了香脆可口的豆类,甜糯也是秋日的主打口感。隔壁摊位的陈爷爷是退休再就业,闲暇在家待不住,就来菜市场摆摊卖菜。他最推荐的秋日招牌菜是“蒸货”。

“我们叫五谷丰登,南瓜、板栗、芋艿、红薯、玉米,现在都是滋滋冒着甜。”陈爷爷说,就像小南瓜,清炒、做粥、做饼都好吃,嫌麻烦蒸起来也香。现在粉南瓜、脆南瓜、糯南瓜,各种口味都有,全是6.5元一斤。芋艿便宜些,6元一斤,越靠近10月口感越软糯,简单的葱油芋艿或蘸白糖就很可口,一口咬下去味道温和又养胃。

最热闹还数板栗摊,陈爷爷面前摆着带刺的“小刺猬”。“您瞅这绒毛多新鲜!”他拿剪刀划十字的功夫,几位老主顾已经抢着往袋里装。

“买了红薯和板栗,回家做个板栗烧鸡,给小孙子补一补。”来芳兰就住附近,“吃当季、吃本地”是她的买菜哲学。“像这款蜜薯叫西瓜红,只有现在有,掰开来的红色可漂亮了。价格也实惠,只要6元一斤。”来芳兰说,这款蜜薯就适合烤,洗干净后放进烤箱,烤到表皮微焦,掰开后不知道有多香。

这些食材价格不高,却是这个季节里最接地气的“润燥明星”。不少摊位还提供简单处理,比如帮忙切南瓜、划栗子等,非常贴心。

有人说,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的胃。每一次讨价还价,每一声邻里寒暄,都藏着寻常日子里的踏实与温暖。

而在滨江,秋天,这个放慢节奏的季节。买菜的人们悠闲地穿梭在各个摊位间,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挑选,问问新到的货品;下班的人们匆匆拎走一把豇豆、几颗秋梨。摊主们一边收拾,一边约定明天要留些什么好货。这些菜市场里的烟火气,总能把日子焐得热烘烘的。


来源:天堂硅谷数字报   作者:吴瑾熠 泮巧露 陆意   编辑:韩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