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举行。两年后,在与之相邻的“小莲花”(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内,杭州网球公开赛决赛激情上演,近万名球迷共同见证冠军诞生。
不同场馆,同样精彩。不久前,在“小白碗”(滨江体育馆),首届亚洲大学生篮球联赛汇聚12支顶尖大学生篮球队,精彩赛事让球迷们回味无穷。
亚运带来的不是“遥不可及的精彩”,而是“触手可及的热爱”。两年来,滨江区的三座亚运场馆通过高规格国际赛事与全民健身活动,实现了热度的持续不减。
“大莲花”
从城市地标到生活场景的完美蜕变
穿越全城,重回亚运。9月21日,“亚运荣光 @未来”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城市穿越赛在“大莲花”启幕。数千名市民选手涌出场馆,通过绿色出行方式穿梭于19个亚运场馆与城市地标之间,共同书写亚运精神“续篇”。
两年前,亚运圣火在“大莲花”点燃,80800个坐席见证了中国体育的高光时刻。当赛事热潮褪去,这座鲁班奖建筑以全新方式持续激活城市动能。
“演唱会一开唱,我们就忙得停不下来!”前不久,在“大莲花”LG层商业街区“莲荷里”,复兴面王店长特意将背景音乐换成了周深的歌曲。当晚周深巡回演唱会在此举办,数万观众带动周边商业活力迸发。
“从10点营业开始客人就源源不断。演唱会是晚上7点半开唱,用餐的高峰时段集中在下午4点到晚上7点。今天店里能卖出500碗面,是平时的两三倍。”作为首批进驻“莲荷里”的商家之一,该店店长坦言,当初选择这里,就是想接住“大莲花”的流量。“这里是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又是杭州地标,一年不断的演唱会、比赛,能带来更多人气。”
当市民习惯将“去‘大莲花’看演出”纳入日常生活,地标建筑正完成从城市名片向生活场景的蜕变。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今,“大莲花”共举办9轮大型演唱会,累计21场,接待观众98.61万人次。
国际赛事同样在这里不断上演。今年以来,“大莲花”共举办体育赛事14场,涵盖从国际到地方的各层级赛事。
3月22日晚,当终场哨声穿透大莲花的夜空,国际足联2026世界杯亚洲区第三阶段(18强赛)第八轮比赛顺利落下帷幕。当晚,红色海洋席卷“大莲花”,70588名球迷齐聚于此,创下了中国足球上座记录。“这是一场让人难忘的赛事,周边配套也非常齐全,我和朋友打算约着吃个夜宵再回去。”一位首次来到杭州奥体中心的市民欣喜地表示,看完比赛还能打卡城市地标,可谓一举多得。
在“体育+”“演唱会+”等新消费模式下,赛演经济迸发强劲活力。配套商业“莲荷里”正发展为以“演赛展商旅”为核心的复合型消费场景。接下来,张杰、汪苏泷等歌手的演唱会将继续在这片热土点燃激情。
“小莲花”
与国际网球赛事的深厚缘分
过去一周,“小莲花”因杭州公开赛(ATP250赛事)格外火热。卢布列夫、梅德维杰夫等国际球星与张之臻、吴易昺等中国选手齐聚于此,使本届赛事颇具看点。
据统计,周末两天,“小莲花”每天入场观众人数均超7000人,人气爆棚。不少网球爱好者选择从第一场比赛看到最后一场,离开时往往已是深夜。
滨江市民吴先生是个忠实的网球迷,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住”进“小莲花”的周末。“周日晚上吴易昺和梅德韦杰夫的这场比赛,真的太精彩了,尤其是第二盘的抢七大战。观看这样的高水平对决,既让人紧张,又让人兴奋。”吴先生说道。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小莲花”作为网球赛事场馆惊艳亮相,可“旋转闭合”的屋顶在亚洲观众面前展现它的机械美学。一年后的2024年,“小莲花”首次成功举办ATP250赛事杭州公开赛,张之臻和布云朝克特在半决赛上演“中国德比”,让杭州公开赛成了中国男网发展的重要见证者。而今年,同一赛事的再次成功举办,无疑让“小莲花”与网球的缘分变得更加深厚。
要说“小莲花”人气有多旺,看入场观众人数便可感知一二。2024年,虽说是首次举办杭州公开赛,但那场张之臻与西里奇的决赛中,就有约7000名球迷涌入“小莲花”。再看今年的杭州公开赛,开赛第二天,入场观众人数就突破7000人,而在随后几天里,入场观众人数记录被不断刷新。
赛场以外,“小莲花”更是网球爱好者喜欢的打球好去处。每天早上6点,16片室外网球场和热爱网球的市民们一同醒来,开启一整天的网球之约。“‘小莲花’的场地非常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球场,早上在这里打球非常舒服,我们几个朋友会经常相约来这里打球。”市民陈先生是资深网球迷,已经有了六七年打网球的经历,在他看来,杭州亚运会后,家门口有了高标准的网球场,着实是件乐事。
“目前工作日的早上6点到8点,16片室外网球场是免费开放的,所以基本开放预约就秒空。”滨江奥体运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早上时段,工作日的上午时段(9点至12点),也有8片场地实行免费开放。
在球场外,一张开放时间及定价情况的说明贴在显眼位置。可以看到,除了免费时段,想要在“小莲花”打球,仅需100元至150元不等的场地费用。惠民开放的形式,意味着“高大上”的亚运场馆,早已变得“接地气”,成为了更多网球爱好者的打球首选地。
两年里,让“小莲花”沸腾的不止有ATP250赛事,还有各类大大小小的网球赛事。不论是赛场上的选手,还是日常练球的市民,众人一次次地有力挥拍,让“小莲花”与网球的缘分愈发变得厚重。
“小白碗”
从赛事专属到全民共享的惠民实践
最近的“小白碗”格外忙碌。9月21日,“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城市穿越赛”开跑,“小白碗”作为其中A路线的打卡点位,迎来了近千名来自各地的参赛者。不仅如此,不久后,它又将迅速转换角色,迎来滨BA(滨江区篮球联赛)的决赛宴。
这座因形似白瓷碗被亲切为“小白碗”的亚运场馆,曾承揽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的羽毛赛事。在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两年以来,这里成为众多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地,同时也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锻炼和羽毛球爱好者约球的“宝藏目的地”。或许,年均接待量超40万人次足以证明它的人气。
“好球!吊球漂亮!”“再来练练网前速度!”9月23日上午9时,“小白碗”一楼12块专业羽毛球场地爆满,击球声不绝于耳。
“价格实惠、场地舒服,比之前去的训练馆性价比高多了。”家住附近的刘栋已在此打球一年多,“一小时才20元,感谢杭州亚运会让我们在家门口也有了国际标准场地。”
基于专业度和实惠性,越来越多羽毛球爱好者将此作为约球首选。“我们都是提前一周抢场地,看谁手气好能约上。”刘栋表示,场馆火爆程度需要“拼手速”。
“‘小白碗’的赛后改造,就是为‘向全民开放’做准备的。”滨江体育馆负责人介绍,转为全民健身场馆后,场地从4块扩充到21块,并推出线上预约程序。
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场馆营业至晚上10点,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0-90元。特定节假日还会免费开放,真正“将普惠进行到底”。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整体场地的日均占用率在70%以上。截至9月22日,今年惠民开放时间已达1326个小时,累计接待健身群众超44万人次,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百余场,真正实现了“亚运红利全民共享”。
除了羽毛球外,观看比赛也成为市民新选择。刚刚落幕的首届亚洲大学生篮球联赛,吸引了亚洲12支大学篮球队角逐,汇聚五湖四海的观众。
“我们馆是多元的,既能承办篮球赛,也有羽毛球场地。”场馆负责人透露,今年年底还将迎来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
从“亚运标准”到“民生温度”,“小白碗”的惠民开放不仅满足了群众对高品质体育空间的需求,更成为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引擎。未来,它将继续优化服务,让“后亚运时代”的城市发展更有活力与温度。
“后亚运”时代,滨江场馆的生动实践表明,当场馆的大门向每一个人敞开,当运动成为市民习以为常的生活部分,亚运的精神才真正落地生根,城市的脉搏也因此而更加澎湃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