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城建史上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广东深圳,另一个便是浙江龙港。
9月25日,龙港举行城市发展恳谈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也迎来了自己的六周岁生日。
时间回到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一个“镇改市”,也是目前唯一实行“大部制、扁平化”基层行政管理模式的县级市。
眼下,“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正加速推进。龙港的改革探索带来哪些启示?未来又将如何继续率先破圈?
不再是“小马”拉“大车”
六年前的今天,龙港镇从温州市苍南县分立出来,改为县级市。一夜之间,几十万“镇民”变“市民”。
事实上,这一改革绝非偶然。
向外审视,国家发展改革委早已在多项政策性文件中明确提出特大镇设市的命题,为基层治理创新释放政策信号;
向内求索,伴随人口的急剧集聚与产业的蓬勃崛起,原有的镇级管理体制已愈发难以适配特大镇发展的步伐,成为制约成长的“瓶颈”。
伴着那句“无改革不龙港”,这座新城也在不断自我更新。
最核心的突破在于构建“大部制”。龙港对城市管理、企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机构职能进行调整与流程再造,全市仅设置了6个党委部门、9个政府部门以及6个直属事业单位。
它有效避免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共性问题,更以集成化理念撬动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以“一枚公章管审批”和“一支队伍管执法”为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分别统管多领域的1146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3093项执法事项得以整合。“一体化一次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使得审批环节平均减少了15%以上。
如今,龙港“大部制”改革依然在升级。3.0版本将上下游关联紧密的业务事项集成“一件事”流程,以流程化管理,指引跨部门协同运行。
比如,社会事业局集成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等8个民生领域职能,打造“从出生到养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再如推出“流动政务客厅”,让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解读等服务走出传统办事大厅,集成式、一体化上门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由“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的转变。
龙港的探索与实践证明,通过精简的机构设置和高效的机制重塑,有效破解了特大镇“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为特大镇及经济强镇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和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7.1%背后的内生动力
越灵活的制度,越能催生出动力与活力。
已阅君注意到一组数据:龙港连续三年GDP增速达7.1%,在温州市各区县中稳居前列,甚至跻身前三。
在同类区域的发展竞争中,这一增速已然亮眼,而这份成绩,是在精简60%人员、压减行政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的。
40%的人力干好了100%的事。改革不仅没有削弱治理效能,反而催生出强劲的发展动能,这恰恰印证了龙港改革的穿透力。
“龙港的案例清晰证明,通过系统性的机构改革与效能重塑,既能大幅减轻财政压力,更能激活治理活力、提升服务质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院长、省政府咨询委特邀委员刘亭认为,这正是其超越地域本身的示范意义所在。
精机构减人员的同时,龙港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另一组数据同样令人瞩目:镇改市6年来,龙港增加了常住人口8.8万人。对于这个常住人口48万人的小城,外来人口新增了1/6,增幅同样惊人。
增量背后,依托龙港设市之初开启的无差别“聚人”模式: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实现“零门槛”落户。
他们中很多人还有个身份:城市合伙人。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科研创新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才,就有机会获评“城市合伙人”,并享受信贷优惠、出行便利、审批优先、绿色入学等。
要知道,龙港在设市初规划几乎“零基础”。可如今,高层次人才数、年均吸引大学生就业数分别增长了8倍、1倍;市场经营主体总数更是接近12.4万户,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投身创业。
龙港通过“人”这一关键,拉动了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速项目引进,使城市建设、科创产业等快速发展。
“十五五”如何继续改革破圈
六周岁的龙港与以往相比更有所不同。
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今年全国目光不仅聚焦于这座新城的经验沉淀,更投向其“十五五”时期的破局方向。如何让要素加速流动,是关键命题之一。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杭甬温在列。而处在温州改革前沿的龙港,再次迎来了“再改革、兴龙港”的新使命。
在刘亭看来,劳动、资本、土地三大基本要素,在龙港崛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打破户籍壁垒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与就业转型;让建城的资金在单一的政府划拨之外,从市场、社会获取;让土地由农地基于城市化发展的正常需要便利地调整……
显然,“十五五”时期,龙港要继续聚焦要素改革,率先破圈。
会上,龙港介绍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已阅君找到一些具体答案,比如:强化构建“一区一城N载体”创新格局;加速推进温州港舥艚作业区建设和口岸开放;完善住房安居、居留落户、子女就学等“一站式”服务等。
意图很鲜明,要集聚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推动要素跨界融合与价值升级,最终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站在下一个五年的起点,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将带给龙港更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