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浙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大幅跃升,扛起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即日起,浙江日报、潮新闻推出“我们的‘十四五’”栏目,集中展示浙江“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
潮新闻讯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9月这个收获的季节,浙江一派丰收景象:
民营企业500强五张榜单全部出炉,浙企上榜数量均全国第一;零跑汽车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以1箭12星方式成功发射,完成了吉利星座一期组网……
五年间,这样的时刻数不胜数,浙江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今年预计可以达到9.5万亿元左右,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担当正当时。
身板更壮
五年来,浙江经济总量节节攀升,连续跨越7万亿元、8万亿元、9万亿元三个大台阶,稳居全国第四。
人均GDP也有新突破。浙江的人均GDP从2020年的1.46万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9万美元,预计今年可突破2万美元。而2万美元,通常被视为初等发达国家的门槛或高收入经济体的基准水平,标志着经济进入较高发展阶段。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始终不忘责任担当。五年来,浙江坚持高质量发展,实施“8+4”经济政策,动态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以浙江的稳和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曙明表示,“十四五”期间,浙江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持续推动一批既管当前、又顾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投资预计年均增长9%以上,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比如今年二季度,浙江重大项目持续上新,其中不乏杭州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宁波荣芯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等品精质优的项目,为浙江经济锻造更壮的身板。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省份,浙江注重扬浙所长。“十四五”期间,浙江发挥数字经济长板优势,牵头建设数字长三角,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发展突破。
结构更优
经济发展,既要看速度、看总量,更要看质量、看结构。
2024年底,浙江新增浙东工业母机集群、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从4个翻番至8个,排名从全国第3升至第2,实现“倍增进位”。
“浙江深化‘链长+链主’协同、‘核心区+协同区’争先等机制,集群发展‘一盘棋’格局更加清晰稳固。”省经信厅产业升级与品牌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可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增强全球产业链竞争力。
五年来,浙江向着更优的产业谋篇布局,产业不断向新向高——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三分之一,培育形成现代纺织与服装、绿色石化、高端软件、智能物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5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拿新能源汽车来说,2024年浙江产量超过92万辆,比2020年增长了12倍。
这些优化和升级,源自浙江的“有意为之”。翻看浙江“十四五”期间投资清单,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镇海绿色石化基地二期、立昂东芯、晶科能源等项目建成投产,芯联集成、富芯半导体、零跑汽车、微腔电子纸显示器等项目加快建设,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浙江的产业结构。
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十四五”期间,浙江产业投资年均增速约11%,占比从39%提升至50%以上,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近期在杭州开幕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是浙江经济结构优化的具象窗口。
最新亮相的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图灵一号”、XR眼镜新品,致力于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浙江数商,还有提供“AI+物流”服务的“全球数贸星座2035计划”……它们所展示的新技术、新模式,都是浙江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最佳实践。
动力更强
今年初,“杭州六小龙”在全球出圈。“神秘东方力量”刷屏全球互联网的背后,正是创新浙江。
五年来,浙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新的“成长烦恼”,把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做深做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至全国第4。
9月29日,位于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核心设备迎来突破:世界最大容量离心机“CHIEF1300”正式启用。
“十四五”期间,这样的创新突破遍地开花。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大科学装置均实现“零”的突破;“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平湖润泽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启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高地。
五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成为创新浙江最具活力的主体。比如前不久入选“浙江制造精品”的化纤巨头新凤鸣,其“超保暖聚酯纤维”填补了国内高端环保保暖纤维的技术空白,已成为高端保暖面料开发的首选原料。
从创新主体看,浙江已有高新企业4.7万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了2.5万家、119家、1331家,这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从创新投入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5%,高出“十三五”末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研发比重超5%。
五年,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算长,却是浙江发展史的一个个扎实注脚。这五年,浙江不仅在纷繁复杂的挑战中“稳住了”,更在创新突破中“飞驰着”。这份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正成为浙江迈向新征程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