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返回
所在位置: 滨江新闻网 > 头条新闻
浪潮解码 | AI为笔,圆点为墨,用“触摸的文字”点亮视障者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5-10-27 19:18:53

“哒哒哒,哒哒哒……”

在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的会议室内,伴随着短促紧密的机械声,金属刻印头在纸上轻啄,转眼就织出一串细密的凸起。单泽华把双手轻轻地落在刚印好的纸上,指尖的触感比声音更先传递出兴奋:“是我的签名。”毫米级的盲点清晰勾勒出了他刚刚在触控板上写下的名字轮廓,连习惯性写长的最后一横都复刻无二。

作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一名视障学生,单泽华的另一重身份是彗光科技助盲产品的用户体验官。依托人工智能与硬件创新,公司研发的汉盲翻译、盲文刻印系列产品不仅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更为像他这样视障群体打破了“信息牢笼”的壁垒,将“看不见的被动”转换为“摸得到的可能”。

视障者在触控板上写下的名字能够被刻印下来亲手触摸到。记者 邹宸 摄

从“翻译难”到“刻印易”

把复杂信息“拆”成指尖能懂的语言

“对于视障者来说,一张带公式的数学试卷、一份列满数据的表格,曾是比‘天书’更难跨越的坎。”在杭州彗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特聘研究员于智看来,视障群体的信息获取痛点早已超越“文字转盲文”的基础需求。与此同时,对于老师们来说,将试卷转写成盲文又或者只是想让学生摸一摸化学仪器的图案,“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不说,还容易出错。”

作为专注于助盲普惠教育的科技企业,彗光科技带来的“软件+硬件”革新打破了这一窘境。团队研发的彗光汉盲双向翻译平台,不仅填补了国内“多模态盲文翻译”的空白,更在全球范围内首创“纸面盲文反向转写”功能。

科技助残实现从翻译难到刻印易。受访者供图

依托汉盲和盲汉两个AI大模型的多模态理解与处理能力,翻译平台像一位精通“视障语言”的翻译官,靠深度学习“吃透”文本、表格、公式的逻辑,再把这些复杂内容“拆”成符合盲文规范的盲点规律。“比如看到‘COS’,就知道这里的C并非简单的字母,而是三角函数的一部分,要对应特定的盲文组合。”

更厉害的是,它还能“反向翻译”——用盲文笔写的课堂笔记,扫描进系统后能快速识别纸面盲文的凸起规律,转成普通人能看懂的中文。“尤其是盲生的作业和试卷,涉及大量涂改和正反面识别,也对图像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模型能够对盲文点的涂改、旋转、冗余等细节的深入分析,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根据测试显示,平台的纯文本盲文图片识别准确率达94.2%,纯文本盲文翻译准确率达97.2%。

“当表格不再错位、公式不再标错,视障人群面对的才是真正平等的学习机会。”

为了让助盲设备进一步走向普惠,公司另一拳头产品彗光盲文刻印机更将价格从传统的数十万元打了下来。“以前学校里用的传统盲文刻印机不仅数量少,老师们都开玩笑说不敢坏,修一修都要打飞的去国外,现在我们的刻印机能做到千元级别,机身仅4公斤重,可轻松放置和搬挪,对于视障学生家庭来说也能负担得起。”

彗光科技轻量盲文刻印机。记者 滕一韬 摄

此外,刻印机从技术上更实现了“全自由度移动”与“亚毫米级精度控制”,与之配套的彗光刻印编辑工具,其盲点图生成与图文混排编辑也让盲人‘阅读’更轻松,“盲童想知道喜羊羊长什么样,不仅是靠文字的描述,更能直接通过机器打出来,亲手摸一摸。”

从“眼前的难题”延伸至多场景需求

普惠助残之路越走越宽

从帮肢体残障者重拾弹琴等精细动作的仿生手智能设备,到让听障者清晰感知声音的智能AI耳蜗,再到为特殊群体搭建的助残圆梦数字服务平台……如今,在每年的“互联网之光” 博览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智能科技与人文关怀碰撞出的助残成果。

去年11月,彗光科技的“普惠助盲项目”也在20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中亮相,凭借产品的创新应用,从全球104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数字文化赛道三等奖。

20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彗光科技“普惠助盲项目获得数字文化赛道三等奖。受访者供图

“随着互联网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希望视障人群也能够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在于智看来,数字化赋予了科技助残“温度”与“广度”——它不仅解决了视障者的“眼前难题”,更在于其能持续迭代并延伸多元场景需求,从教育、生活延伸至医疗、法律,真正构建“无障碍生活圈”,重塑视障人群的“未来可能”。

如今,这样的理想正在照进现实。在教育场景,它帮盲人考生“摸”到了高校梦——彗光刻印机、汉盲翻译平台为黑龙江盲人高考生提供试卷刻印支持,帮助其顺利被理想大学录取;助力全国首例盲人学生通过普通音乐院校考研,考生的乐谱、专业试卷,均通过彗光科技转写、刻印。截至2025年初,彗光助盲产品已服务全国2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

盲文病历翻译。受访者供图

在医疗场景,它让视障人群和家庭能“读”懂病历——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服务柜台推出“盲文病历翻译”与“盲文药品标签制作”。

“金嗓子喉片,一天三次,一次一粒。”单泽华一边摸着药盒外的盲文标签一边点赞:“这下一摸就清楚了,不用再靠家人帮忙念说明。”

在金融场景,联合浙商银行杭州分行推出全国首本《存款保险宣传手册(盲文版)》,提供从内容转换到刻印成品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同时还创新推出了银行场景个性化宣传页定制服务。

于智表示,下一步,团队还计划结合区块链技术研发盲文签名存证系统,“用AI确认盲文签名的唯一性,用区块链锁定签名的合法性,不仅让视障者能摸得到自己的签名,还要让这个签名‘有法律效力’,在签署劳动合同、银行文件时,真正实现‘自己做主’。”

在就业方面,于智透露,公司也在积极研发针对视障人群在工作场景中的产品应用。“电话客服行业中,他们通常无法同时接听电话和查看话术模板,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操作,从而拓宽这一群体的就业机会。”

“好的科技不仅提供便利,更让我们摸得到平等。能自己读懂习题、自己签署文件、自己开展工作,这种‘自主感’比任何帮助都更珍贵。”单泽华说。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滕一韬 邹宸   编辑:汪浩